
每一個國家的誕生都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 18世紀末英國政府打算強化對北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引起以清教徒為主體的殖民地人民的不滿及反抗. 殖民地領袖於1774年召開大陸議會, 1776年發表獨立宣言, 1787年召開制憲會議並於兩年後通過憲法, 正式宣告脫離大英帝國, 邁向獨立之路. 這三次決定美國前途至為重要的集會都在費城(Philadelphia)舉行. 而費城也在美利堅合眾國成立最初十年做為美國臨時首都.
費城是我們1998年東北部之旅的第一站. 從美國誕生的地方做為旅程起點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我們抵達費城當天陽光普照, 感覺好像把南加州的陽光也一起帶來了. 在Check-in旅館之後, 我們便搭乘公車前往緊臨市中心的獨立宮國家歷史公園 (Independence National Historic Park), 費城市中心有許多英國式建築, 這與加州多以西班牙式(紅瓦白牆)建築為主的城市景觀有很大的不同. 如同美國其它都會, 費城市中心到處都是非裔人士(LA是墨西哥裔), 大多數的白人都搬到生活水準較高的郊區地帶. 種族的隔閡與社經地位的差距在黑奴解放後一百多年依然是美國社會的隱痛.
獨立宮公園的第一站是自由鐘(Liberty Bell), 自由鐘其實沒有什麼偉大事蹟或神蹟, 它的出名是因為獨立宮在美國獨立前後使用它做為開會或發佈消息的報時鐘. 所謂一人得道, 雞犬昇天, 自由鐘也在獨立戰爭勝利後被冠上這麼一個響亮的名字, 接受後人的瞻仰.
獨立宮的主體從1787年一直完整的保存至今, 走進制憲會議現場, 想像華盛頓,富蘭克林與其它十三州代表在這裡辯論,協調一個讓國家能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 他們或許沒想到, 在這個地方, 因為他們的努力, 即將孕育出一個強大的民主國家. 獨立宮的外觀及內部陳設都很簡樸, 我猜想可能是清教徒的簡約習性或是建國之初財政困難. 但是美國的開國先賢們似乎不以為意, 他們更在乎的是要如何領導他們的人民贏得最後的勝利. 回看我的國家, 政治人物除了緊抓權力, 他們心中可曾以百姓福址為念?
我們在費城還參觀了羅丹美術館以及一些觀光景點, 但是我對獨立宮的印像最為深刻. 因為就如同簡介上所說的, “獨立宮國家歷史公園的保存, 提醒我們每一個人, 無論我們在那裡生活, 為自由奮鬥, 是一個永恆而又必要追尋的目標.”
(很喜歡這首Bruce Sprinsteen的歌, 跟費城有些關係, 所以把歌詞貼在這裡)
Streets of Philadelphia by Brue Springsteen
I was bruised and battered I couldnt tell what I felt,
I was unrecognizable to myself,
saw my reflection in a window,
didnt know my own face,
oh brother! are u gonna leave me wasting away,
on the streets of philadelphia,
I walked the avenue till my legs felt like stone,
I heard the voices of friends vanished and gone,
at night I could hear the blood in my veins,
Just as black and whisprering as the rain,
on the streets of philadelphia,
Aint no angel gonna greet me,
its just you and I my friend,
and my clothes dont fit me no more,
I walked a thousand miles,
just to slip this skin,
Night has fallen I'm lying awake,
I can feel myself fading away,
So receive me brother with your faithless kiss,
or will we leave each other alone like this,
on the streets of Philadelp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