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國小說家E.M. Forster以浪漫的義大利佛羅倫斯為舞臺, 寫下兩個維多利亞時代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 十九世紀的英國已經是一個強大富庶的國家, 中上階級的國民出國旅行似乎是家常便飯. 故事中的男女主角來自兩個截然不同的家庭, 一邊是女主角的傳統家族, 財富來自於繼承, 女性最大的任務是找到門當戶對的夫婿, 另一邊男主角在鐵路公司工作, 父親曾是記者, 他們的職業是英國現代化後出現的知識產業. 男女主角在一次佛羅倫斯的旅程中相遇, 對彼此留下好感, 但是保守的女方家庭成員對他們的關係百般阻撓, 讓女主角陷入情感掙扎, 最後才決定排除所有內外在的困難, 選擇與真正喜歡的人在一起.

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 沒有拐彎抹角的隱喻或偉大崇高的意涵, 但是它卻很成功, 成為經典電影之一. 片中極具說服力的佛羅倫斯美景激發男女主角內心的熱情, 尤其催化出女主角原本受禮教壓抑的對愛情的渴望. 普契尼的音樂” O mio babbino caro” (“親愛的父親”)畫龍點睛地襯托電影的主題, 加上劇中人物輕快有趣的對話, 讓這部皆大歡喜(男女主角, 觀眾和出錢的老闆)的浪漫喜劇電影沒有掉入賀歲片型粗糙乏味的窠臼.

除了佛羅倫斯和普契尼, 片中演員的精彩表現更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 不論是Daniel Day-Lewis的古板紳士, Judi Dench的八卦小說家, 還是Maggie Smith的神經質的表姐, 這些當代英國的實力派演員在這部喜劇中把自己的角色揣摩的入木三分但不演過頭, 畢竟這是一個關於勇敢追尋愛情的故事, 如果他們把維多利亞時代的紳士淑女演得瘋瘋癲癲的, 應該就會毀了這部電影.

二十年前(1986年)我第一次看“窗外有藍天”, 它或許不是史上最好的電影, 而當時的我也還太年輕, 不懂劇中所要表達的訊息, 但是它的確對我開啟了一扇窗, 得以一窺電影的美麗新世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bermark 的頭像
cybermark

誰道人生無再少

cyberm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