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科幻小說的流派中, 探討社會文明的演變算是最不易處理的題材, 除了陳述令人眼花撩亂的新奇科技, 在這些新文明下的人們的心理狀態描寫, 以及社會集體意識的呈現, 嚴謹複雜的程度考驗著寫作者的功力. 寫的不好就會漏洞百出, 流於連篇廢話. 反烏托邦則是這類題材中被涉略最多的部份, 之前我在Blog中曾寫過閱讀心得的”美麗新世界”和”末世男女”都堪稱反烏托邦文學的經典. 美國作家Ray Bradbury於1953年完成的”華氏451度”是美國社會科幻文學中極少數可以與”美麗新世界”相提並論的作品. 它的文學價值和重要性連主流文學界都不敢輕忽.

“華氏451度”的場景設定於某個未來的時間點, 在那個虛構的未來社會中, 所有的書籍都被查禁, 消防員(Fireman)的工作不是滅火¸ 而是縱火焚書. 華氏451度是紙張的燃點, 因此消防隊員的頭盔上都有451號碼的標記, 他們駕駛著煤油車, 在早已全部防火的城市建築間穿梭¸ 搜尋, 焚毀被告發的藏書. 他們深信書本帶給人類悲傷痛苦, 焚書成為一場解救世人的聖戰, 消防隊員以宗教狂熱般的虔誠看著烈燄吞噬文字, 直到故事中的主人翁Guy 目睹了的一位老太婆以同樣狂熱力度自焚殉書, 他開始感到好奇書本究竟有何迷人之處, 可以讓人以身相殉?

Guy的妻子是一個標準公民, 她和大多數的人一樣相信並追求感官快樂, 視書本為洪水猛獸. 她終日酖溺於家中的大型電視牆, 開快車, 晚間吃安眠藥入眠, 但她的心中只有無邊的空虛和孤獨. 所以她必須藉由電視中的嘻笑怒罵, 速度帶來的快感和藥物來麻醉自己, 逃避面對心中的黑洞. 當她發現先生偷偷藏書時, 驚慌失措的她決定大義滅親, 向Guy的上司舉發他, 迫使Guy開始驚險的逃亡, 最後在沓無人煙的鄉間遇見一群自我放逐的知識份子, 他們以默記將書本的文字藏入記憶深處, 用口語相傳的方式將人類的智慧流傳下去.

一般咸認為Ray Bradbury創作此書的目的是抗議麥卡錫主義, 1950年代美國麥卡錫參議員把許多書籍列為禁書, 禁止圖書館出借, Ray Bradbury以未來諷今, 嘲諷麥卡錫企圖將美國帶入失智社會, 進而操縱人心. 廣義而言, “華氏451度”探討了當代工業文明帶給人類生活的改變, 電子媒體的興起取代書本, 物質富裕卻空乏的生活使人們追求感官刺激, 有些發展出殘酷暴力的死亡遊戲, 如書中的飆車撞人, 書中最後一篇, Guy曾居住的城市被敵方核子武器夷平, 雷同於聖經中被天火焚毀的罪惡之城, 聖經中逃出大難不死的義人家庭在“華氏451度”中換成了飽讀詩書的流浪漢學者, 成為人類文明的倖存者.

如果虛無的享樂讓人玩物喪志, 書會是解救之道嗎? Guy的消防隊上司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他能引經據典地狡辯, 以書為武器攻擊Guy的思路邏輯, 令Guy幾乎招架不住. 書本在他手中變成邪惡的撒旦. “華氏451度”最後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是, 當書本中的文字揭露生命的真相, 不論善惡, 不論悲喜, 我們要真誠以待, 讓文字本身說出它存在的意義, 然後平靜的玩味, 沉澱, 在有一天, 時機來臨時, 我們會想起那些文字和當下的微妙關聯, 然後心領神會的獲得真正的解脫.

(“華氏451度”Guy讀給妻子和朋友的詩)

Dover Beach 多佛海岸
by Matthew Arnold

The sea is calm to-night. 今夜靜默的海
The tide is full, the moon lies fair 盈滿的海潮, 一輪皎月映照
Upon the straits; -on the French coast the light 海峽之上; 法國海岸上, 光線
Gleams and is gone; the cliffs of England stand, 倏明即逝, 英格蘭海岸的懸崖,
Glimmering and vast, out in the tranquil bay. 閃亮而開闊, 聳立於寧謐的海灣.
Come to the window, sweet is the night air! 走近窗邊, 甜膩的夜之氣息撲鼻而來!
Only, from the long line of spray 從這裡遠眺悠長的海岸線
Where the sea meets the moon-blanch'd land, 直到海與月的交界,
Listen! you hear the grating roar 聽啊! 浪潮起伏拍擊
Of pebbles which the waves draw back, and fling, 礫石灘發出惱人的低吼, 而後退去
At their return, up the high strand, 而後一波更高的浪潮回襲,
Begin, and cease, and then again begin, 開始, 停息, 然後再開始,
With tremulous cadence slow, and bring 伴隨著浩大緩慢的節奏, 譜寫
The eternal note of sadness in. 永恆的悲傷音符

Sophocles long ago 曠古年代的希臘詩人Sophocles,
Heard it on the Aegean, and it brought 從愛琴海上聽得同樣的弦律,
Into his mind the turbid ebb and flow 提醒了他那如滾滾濁浪般
Of human misery; we 人類的悲情命運, 我們
Find also in the sound a thought, 也發現了同樣的愁緒,
Hearing it by this distant northern sea. 在這遙遠的北方之海

The Sea of Faith 信仰之海
Was once, too, at the full, and round earth's shore 曾也是滿溢的, 環繞大地之岸
Lay like the folds of a bright girdle furl'd. 像一條亮麗腰帶的捲起皺摺,
But now I only hear 如今只聽得
Its melancholy, long, withdrawing roar, 它憂鬱, 深長, 退卻的嘆息
Retreating, to the breath 隨著夜風的氣息, 退向
Of the night-wind, down the vast edges drear 無垠的悲涼邊際
And naked shingles of the world. 和赤裸的世界岩頂

Ah, love, let us be true 啊, 愛人, 讓我們真情
To one another! for the world, which seems 相待, 因為眼前這世界,
To lie before us like a land of dreams, 看似一塊夢土,
So various, so beautiful, so new, 如此繁華, 如此美麗, 如此新奇,
Hath really neither joy, nor love, nor light, 其實卻沒有歡樂, 沒有愛情, 也沒有光明,

Nor certitude, nor peace, nor help for pain; 沒有確信, 沒有和平也沒有舒解痛苦的良方;
And we are here as on a darkling plain 而我們就像置身於黑暗的平原,
Swept with confused alarms of struggle and flight, 被掙扎與奔逃的困惑驚恐所侵襲,
Where ignorant armies clash by night. 如同無知的軍隊在黑夜中相戰遭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bermark 的頭像
cybermark

誰道人生無再少

cyberm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